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西藏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巡礼系列信息之九:风雨征程医改路 健康西藏谱新篇
岁月沉淀的坚持,预示改革笃定的方向。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深化医改工作坚持医改的核心理念、基本原则和实施路径,做到能宽则宽、能优则优、能保则保,确保越改越好、越改越符合实际、越改越对干部群众有利,历经积极探索、开展试点到全面实施的不平凡进程,从农奴没有权利看病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从缺医少药到舒适便捷高效的就医服务,从瘟疫肆虐到健康西藏建设,制度越来越完善、目标越来越明确、路径越来越清晰、措施越来越具体、成效越来越凸显、群众越来越健康,为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突出贡献。
医疗卫生公益性充分彰显。从1985年4月出台《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拉开深化医改序幕到2009年4月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开启新一轮医改之路,公益性始终贯穿深化医改整个历程。西藏自治区医疗卫生公益性在医改各个历史阶段均走在了全国前列,特别是新一轮医改开展以来,国家和自治区累计投入600多亿元资金用于全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购置了核磁、CT等大型医疗设备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用设备。建立具有西藏特色的公立医院投入保障机制,对地市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人员工资投入达到86%以上,对公共卫生机构、县级医疗机构人员工资100%保障。坚持公立医院姓“公”,在医学人才培养培训、基本医疗服务兜底、突发事件应急救治、新冠疫情防控、重大活动保障、驻村维稳等特殊任务中发挥了应有作用。
患者就医体验有效提升。经过30多年的艰辛探索,西藏医改历经“给政策不给钱”“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以药养医”政策,到2017年9月1日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彻底结束“以药养医”历史,实施“腾笼换鸟”,优化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极大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随着信息化、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普及,医院逐步推广设立自助挂号、缴费、查询一体化设备,指尖预约挂号逐渐普及,日间手术迅速开展,危急重症救治的院内外通道越来越顺畅,西藏各族群众就诊更加便捷、高效、顺畅、舒适,正逐步告别缺医少药、起早排队、跨区域就医的历史。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逐步健全。2017年以前,我区公立医院以建体系为主,全面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平解放后到民主改革前,西藏卫生机构已发展到62个,建立门诊部51个,县以上医院11个。民主改革后,西藏卫生健康事业加快发展,1965年卫生机构增加至193个。通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区公立医院已有12家“三级甲等”医院、4家“三级乙等”医院,18家“二级甲等”医院、53家“二级乙等”医院,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全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2017年我区出台《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启动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的现代医院建设,推动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2017年调整205项医疗服务价格,更好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2018年出台《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办法》,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发挥党委等院级党组织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随着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我区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
基层基础有力夯实。西藏自治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无到有得到巨大发展。90年代实施乡卫生院、县卫生站、县妇幼保健院“三项”建设。进入新世纪,开展县、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改扩建工程,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2009年新一轮医改以来,全面实施家庭医生服务签约,为每村配齐2名村医,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了农牧区巡回医疗车、彩色B超、X光机、多参数监护仪、显微镜、心电图机等医疗设备,卫生医疗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因病致贫返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清零。实施 “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大病集中救治病种增加至38种,组织“一对一签约”服务,集中救治大病患者5717名,签约服务慢病患者43396名,兜底保障重病患者1745名。2019年启动农牧区巡回诊疗,组建635个巡回诊疗团队,为664个乡镇配备巡诊车辆,分区包片,开展基层巡回诊疗3867余场次。
社会办医蓬勃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份”的经济发展路线,为社会办医政策提供了政治基础。民营医疗机构1990年正式合法化,到2000后的蓬勃发展,再到2012年后的规范发展,国家和自治区在几个阶段中出台了诸多政策文件。2009年国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2019年,我区出台《西藏自治区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实施方案》,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大力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对社会办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实行属地化管理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进一步激发医疗领域社会投资活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目前,我区民营医院达到51家,占医院总数的30%。
医疗保障能力快速提升。在城镇职工医保方面,1984年4月28日,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的通知》,提出要积极慎重地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开始了政府对传统公费医疗制度改革探索阶段。1989年,卫生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公费医疗管理办法的通知》,在公费医疗开支范围内对具体的13种自费项目进行了说明。1994年,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共同制定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经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镇江市、江西省九江市进行了试点。199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四部委《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的意见》,进行更大范围的试点。1998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确立。在农牧区医疗保障方面,2009年以前,我区实行特殊的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2019年,按照国家要求,我区出台《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整合工作时间表、路线图,扎实推进。2020年1月1日起我区正式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构建统一的经办管理体系,实现与各省份联网实时结算,减少患者“跑腿”“垫资”的压力。全面实施医疗救助制度,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对象范围拓展到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收入救助对象和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救急难”“救贫困”托底功能加快完善。目前,全区基本医保参保人数330多万人,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95%和75%左右,为实现人人看得起病提供了制度保障。
药品供应保障机制逐步理顺。198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医药管理的决定》,提出“医药系统实行利润包干制”。1985年,国家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医药行业端正经营思想,纠正不正之风的决定》,反对药品购销领域“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1994年、1996年先后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管理的紧急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整顿和规范药品生产经营秩序加强药品管理工作的通知》,不断规范药品供应体制机制。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西藏和全国同步实施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调整利益驱动机制,保障药品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供应充分。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自治区级、市地级、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达到50%、85%、90%以上。加快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实施112个品种的集中带量采购和挂网使用,落实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全面实施“两票制”,药品价格虚高问题得到有力整治。加强药事管理,落实处方点评等制度,重点监控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规范用药行为。
公共卫生服务公平可及。我区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遏制。50年代全区范围已消灭天花,基本消除饮水型地氟病的危害,实现了消灭脊髓灰质炎和无白喉病例报告,结核病、百日咳、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包虫病防治完成全人群筛查290万余人次,所有患者做到应治尽治。对先心病、白内障患者开展免费救治,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大骨节病近几年新发病例降至0.26%。全区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无到有,发展到82个。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升。80年代,逐步在每个乡配备了乡村医生和接生员,建立了7地(市)妇幼保健院。90年代,在推行新法接生的同时,大力提倡孕产妇住院分娩。进入新世纪,妇幼健康工作进一步加强,初步形成婚前、孕前、孕期、产后、儿童5个时期“一条龙”服务链。近年来,自治区财政每年投入945多万元为农牧区孕产妇购买孕产妇住院分娩医疗保险,逐步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提高住院分娩率。全区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从1951年的5000/10万和430‰,下降到了2020年的48/10万和7.6‰;住院分娩率提高到96.6%。
健康西藏建设加快推进。从1949年第一届卫生行政工作会议确定的“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卫生工作方针,到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定的“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党中央深入研究、精准判断、科学决策,制定了各个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路线、方针、政策。2017年4月19日,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卫生与健康大会,出台《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健康西藏建设的意见》和《健康西藏2030规划纲要》,开启了健康西藏建设新时期。制定《关于推进健康西藏行动的实施意见》,明确17个专项行动,提出了161项主要指标,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提升全区各族人民健康水平。翻译、设计、印制藏汉双语《健康素养66条》音像制品、书籍和《高原常见疾病防治》藏汉双语宣传读本,在西藏广播电视台开设专题栏目《健康西藏》,广泛深入宣传健康知识。西藏居民人均期望寿命由解放初期的35.5岁提高到现在的71.1岁,健康素养达到2020年的18.6%。
- 西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2022年11月22日) 2022/11/22
- 西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2022年11月21日) 2022/11/21
- 西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2022年11月20日) 2022/11/20
- 西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2022年11月19日) 2022/11/19
- 西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2022年11月18日) 202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