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卫生健康动态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西藏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巡礼系列信息之十六: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藏医药焕发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1/06/29 21:05 作者: 来源:卫生健康委员会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藏医药焕发新活力

藏医药起源于西藏,是时代居住高原的人们在特殊自然环境中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迄今已有38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藏医药发展。和平解放初期,整合门孜康和药王山两处藏医机构的基础上,建立拉萨市藏医院,推进藏医药从落后走向现代,从服务上层到扎根群众,让停滞不前的藏医药获得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将藏医药列入我区发展战略,出台了促进藏医药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意见,藏医药发展政策机制更加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中医药改革发展。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推进藏医药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藏医药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显著提升。西藏和平解放前,民间只有3所设备简陋、规模极小的藏医,从业人员不足百人。民主改革后,整合建立了拉萨市藏医院,1980年又将拉萨市藏医院扩建为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同时不断扩大藏医药服务网络,到90年代,藏医药机构延伸发展至6个地(市)和部分县(区),未建立藏医院的县(区),均设立了藏医科,藏医病床数达到380张。进入新世纪,西藏坚持中西医协调发展,不断加大藏医药投入力,完善藏医药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建成自治区藏医院、山南市藏医医院两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549个乡(镇)藏医馆。目前,全区有藏医医疗机构57个,床位数241294.4%乡(镇)卫生院和42.4%的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藏医药服务。藏医医疗机构年诊疗人次突破329万人次,住院人次和出院人次份别为2441624435人次。藏医药以较少资源提供了较多服务,为保障全区各族群众健康做出重要贡献。

藏医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西藏和平解放以前,藏医从业人员不足百人。50年代,拉萨市藏医院成立,并接收80名医生和学徒,民间藏医发展到800余人,60年代开始,部分学校招收学员学习藏医药专业,1983年全区第一所藏医药专门人才培养基地-西藏自治区藏医学校成立,1985年西藏大学设立藏医系。至此,以学校教育为主,师承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的藏医人才模式初步形成,人才培养加速发展。目前,西藏藏医药大学已形成本科、研究生、在职教育等多层次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培养了7000余名藏医药本科专科人才。实施名老藏医药专家师带徒继承工作项目,已有6批共培养了100名继承人。全区1000余名基层藏医人员通过师承教育、继续教育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建成两个国家藏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立了2个国医大师工作室、14个名老藏医传承工作室、9个基层专家传承工作室和20个自治区级名老专家传承工作室,培养2名国医大师、3名全国名中医、1名全国中医药名师、36名自治区名藏医。

藏医药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和平解放初期,从继承整理藏医药文献、开展藏医药调查研究入手,引入现代科学方法,开展藏医药科学研究,6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联合拉萨藏医院等开展藏医药调查研究,组织藏医、西医人员开展学术交流,编写了《藏医藏药初步调查》。70年代起,开始系统整理挖掘藏医药名著,出版各类藏医书籍数万册,《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获1986年中国图书奖、1989年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还根据西藏自然环境特点,以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推动藏医药临床研究,藏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临床随访研究获卫生部1988年科技进步三等奖,开展茅膏菜抗衰老、红景天抗高山缺氧等11种藏成药抗菌抗炎等课题研究。进入新时代,西藏建立全国唯一的民族医临床研究基地和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藏药方药筛选和疗效评价重点研究室等科研平台。成立藏医药标准委员会,每年投入达800万元,藏医药基础性科研和标准制定研究。加大藏医药制剂研发,289种医院制剂共取得1031个制剂注册号,352种藏药和128种藏药卡擦列入《西藏自治区基本用药藏药目录》。

藏药产业发展迈出更加坚实步伐。西藏和平解放初期,藏药生产只限于简单的手工作坊。60年代,在开展藏药调查的基础上,引导群众藏药材采集。随着自治区藏药厂的成立,带动各地区藏医院成立小型藏药厂,研制了然纳桑培(七十味珍珠丸)、仁青常觉等藏药名品。改革开放后,西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活市场主体,优化生产要素配置,藏医药产业呈现出全链条、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十三五期间完成74个县的藏药材资源普查任务,加强藏药材种植,建立多个藏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攻克多项关键性技术难题,在绿绒蒿、婆婆纳、桃儿七等濒危藏药材和贝母等贵重藏药材的人工种植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展壮大了一批藏药企业,全区17家藏药产业通过国家GMP认证,甘露、奇正、神水、神猴等知名藏药企业规模发展。打造一批藏药优势品种,8种剂型的311个藏药国药准字号(159个品种)投放市场,七十二味珍珠丸、仁青芒觉等经典名优产品享誉国内外。在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藏药品种数已增加至50种,藏药的市场推广基础得到进一步的稳固。

藏医药特色优势逐渐发挥。历经70年挖掘研究,藏医药特色优势逐步显现,藏药临床治疗胃溃疡、高雪压、瘫痪病、心血管疾病的独特疗效,受到到患者赞扬。采用藏药传统处方治疗细菌性痢疾疗效达94%。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区先后建成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17个国家重点专科项目、1个国家藏医药循症医学基地, 3个国家级区域诊疗中心。藏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先后制定两版《新冠肺炎疫情藏医药防控方案》,在广大涉藏地区得到广泛使用。催汤散、仁青常觉、流感丸、九味黑药防瘟香囊等2700余公斤藏药供应群众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预防。充分发挥藏医药治未病作用和藏药浴在骨关节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优势,设立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风湿病防治研究羊八井基地,推进藏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群众藏医药服务,助力健康扶贫。藏药产业发展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发挥了积极作用。

藏医药文化建设和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和平解放以来,西藏注重藏医药文化精华的挖掘传承,1981年初成立西藏星算学会,并召开相关学术会议。自治区藏医院和各地市藏医院设立藏历研究室,除编写藏历外,还开展藏历天文星算理论研究工作。近年来,西藏加大藏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四部医典》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藏医药浴法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家和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医药有关项目总数达20个。《藏历万年历》出版发行,编写完成《十二年藏历数据运算》,实现藏历历书的计算机输入排版。同时,加大藏医药交流,建立三级中医院对口帮扶我区贫困县县级藏医机制,成功举办全国藏医药传承创新学术论坛和全国藏医脉泄疗法学术会等具有全国权威的藏医药学术会议,参与国际非遗节”“中国西藏国际旅游文化博览会等交流活动,大力宣传和推广藏医药文化取得显著成绩。扩大与尼泊尔等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选派藏医药专家赴尼泊尔义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并对中医药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如何认识中医药、如何发展中医药、发展什么样的中医药等根本性、长远性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建设一流藏医药大学、一流藏医药研究平台、一流藏药企业一流藏医医疗中心的战略目标。西藏藏医药发展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遵循藏医药发展规律,把握传承、创新、改革、服务、发展关键环节,紧盯战略目标,加快实现藏医药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藏医药需求,促进我区卫生健康事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