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广东省始终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作为丰富援藏内涵、创新援藏举措的重要任务和长期工程,精心谋划,高位推动,突出重点,强力推进,极大地促进了林芝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坚持高位推动,理顺工作机制。2017年6月20日,广东省卫计委与林芝市政府签署了《关于共建林芝市人民医院创“三甲”合作协议》。广东省委组织部和省卫计委及时启动柔性人才援藏、管理人才援藏,在人才、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积极为粤藏医疗机构搭建林芝市人民医院与广东省人民医院等6家医院建立了友好医院、姐妹医院,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建立了远程医学中心。
加大资金投入,补齐设施短板。2015年8月以来,广东省从援藏资金中划拨2400万用于购置DSA、磁共振、64排CT、微生物鉴定质谱仪、关节镜等大型设备;从援藏计划外划拨8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林芝市人民医院创三级甲等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援助价值1500万元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麻醉机、呼吸机、血透机等大型设备,力求补齐林芝市人民医院设备短板。
选派优秀人才,加强队伍建设。两年来,广东省先后选派三批54名“组团式”医疗人才进藏,坚持把培养一支带不走、高水平医疗人才队伍作为主要任务,按照《“一对一”“一对多”帮扶细化方案》,与本地110名医疗骨干建立结对帮带关系,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接收116名学科骨干到支援医院参加学术交流、跟班学习,选派37名专家到林芝讲课、开展短期传帮带活动,成立全区首家AHA培训中心,打造全区一流的医务人员模拟实践培训基地。目前林芝市人民医院本地医疗骨干达到110名,部分医疗骨干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三、四级妇科腹腔镜等手术。
注重理念援藏,提升管理水平。在“组团式”医疗人才带动下,林芝市人民医院立足实际,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50余项,建立完善各类规章制度80余项,编印了《林芝市人民医院制度与职责》,逐步构建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管理科学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还建立了梯度绩效、保底绩效制度,绩效支出由医院业务收入18.6%增长到37.2%,比2015年翻了一番,极大地调动了援藏专家和本地医疗人员工作积极性。
落实以院包科,力促中病回流。确定广东省人民医院为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牵头医院,确定广东省11家三甲医院与市人民医院17个科室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签订以院包科责任书,制定了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医院发展目标;确定第三批“组团式”医疗人才需求,其中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占比均超过70%,第三批援藏医疗人才提前到位,实施为期两个多月的“压茬式”交接。在三批“组团式”医疗人才的持续努力下,将林芝市人民医院24个业务科室细化为52个专业科室,已完成14个市级学科建设,正在申报3个自治区级重点专科,开展科研项目23项,增设6个专家门诊,新设血液透析中心、基层胸痛中心、卒中中心、胃肠镜中心等医疗中心功能单元,填补我市无痛分娩、脑肿瘤手术等14个领域空白,“组团式”医疗人才创新性开展腹腔镜妇科肿瘤手术、无痛分娩等新技术、新项目62项,填补医疗技术空白26项,以前在林芝市无法治疗的“中病”患者纷纷回流,有力提振了全社会对市级医疗服务的信心。
发挥辐射作用,提升整体水平。广东省各援派医院与市人民医院建立起长期对口帮扶机制,在人才帮带、科研共推、资源共享、远程会诊等方面开展纵深合作,建立“远程医疗、继续教育、医学科普”网络平台,成功开展髋关节置换、放射科、心内科等远程医疗会诊30余次,邀请19名区外专家赴藏开展手术会诊4次,诊断疑难病例50余例,远程医疗教育培训134场次,培训市县乡基层三级医护人员1000余人次。针对林芝市包虫病防治工作需要,广东省第一时间派出11名专家,携带11台B超设备,深入农牧区协助开展筛查工作,极大地提升了筛查效率和诊断准确率。
- 2020年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急救能力培训班成功举办 2020/12/03
-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召开2020年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工作总结视频会议 2020/11/11
-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召开“1+7”医院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推进培训会 2020/10/23
- 绵绵用力 织密山南卫生健康保障网 2020/09/23
-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领导赴藏调研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 2020/09/23